????過年實質上是一種氛圍,過的是一種心情。濃濃的年味讓人回味,倍感溫馨。
????然而,近年來,人們普遍感到年味淡了許多。究其原因,固然與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、平時相聚機會多、對過年的期盼不那麼強烈有關,更重要的是因為人們過年的方式變得單調、缺乏文化韻味。
????本來,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盛大的節日,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文化內涵,包括除塵、祭祖、守歲、拜年、貼春聯、舞龍舞獅等等。其中,春節貼“福”字,是我國春節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。倒貼“福”字,表示“福”到。“福”字指福氣、福運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對美好未來的祝願……
????如今,要想讓人們感到過年有意思、有年味,其根本要在年的“文化味”上做好文章,不僅要留住古老的“年文化”,更要進一步創新豐富現代的“年文化”。過年不一定非要大魚大肉、打牌上網,我們不妨從家里走出來,從酒桌上撤下來,從牌桌上退下來,品味一下精神文化生活,比如和家人、親戚、朋友一起看場電影,听場音樂會,一起品品茶,一起去參觀博物館,開展文化體育活動,等等。
????過年,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很重要。過一個豐盛充實的“文化年”,讓春節生活有更多的“文化味”,應該成為我們實實在在的追求。要讓年味中多些“文化味”,必須在傳承傳統文化和適應現代生活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,既要尊重傳統習俗、繼承傳統文化,又要不斷創新形式,形成富有時代感的新年俗,推出一些富有時代特色、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,使人們在濃濃的文化氣息中歡度春節。(高國春)